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德州市“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
日期: 2020-03-24 信息来源: 实验室宣传部 点击数:

本规划由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负责完成,联合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创意中国调研报告编委会、泺尚有道文化创意咨询研究院等组织合作完成。规划由现任文化产业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主任、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昝胜锋担任规划编制组组长。规划课题组邀请校内外文化产业学者、文化企业家和相关主管部门领导,开展规划编制指导和思路顾问,在前期深度熟悉地方文化产业实际、国内外先进城市优秀经验基础上,先后经历多轮调研撰写修改座谈论证,广泛征求多部门各级意见,召开多轮系统性规划论证会,最终提交完成,并获得规划评审论证专家和甲方高度认可。现将规划摘录如下:

【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德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取得重大成效,逐步形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到2020年,德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现全面繁荣,形成完善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大幅提升,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全市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及版权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理顺,综合执法与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实现重大突破。德州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文化对经济、政治、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文化强市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繁荣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发展均衡、服务便捷、多元参与、共建共享、保障充分、统筹有力、充满活力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形成四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网络和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高标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深入实施。到2020年,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广播电视户户通、县级数字影院等文化惠民工程取得显著成效,送戏下乡和农村电影放映质量大幅提升,持续打造“一村一年一场戏”的文化惠民品牌,文化民生得到更好保障。

——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实现新突破。到2020年,努力创作生产一批体现德州优秀文化特色,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舞台艺术精品和美术精品,争取推出3-5部艺术质量上乘、常演不衰的优秀保留剧目,复排展演一批优秀经典剧目。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到2020年,文化产业结构体系与区域格局进一步优化,壮大一批重点文化企业,建成一批重点文化项目,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覆盖主城区及周边县市的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二)广播影视业监管能力显著增强

——管理体制机制逐步理顺。到2020年,形成上下一致、高效优质的广播电影电视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由市、县宣传和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参与的管理、考核机制,县级广播电影电视行政管理部门管理能力得到重点加强。

——媒体监管体系逐步健全。到2020年,媒体行业管理水平大幅提升,舆情监测与预警能力建设卓有成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加速融合形势下的内容管理与监督制约机制不断完善,形成动态化、长期性、全方位的媒体监督管理格局。

(三)新闻出版及版权管理取得重大成果

——新闻出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到2020年,新闻舆论引导能力不断增强,舆论主阵地作用持续强化。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生产能力和传播能力持续提升,形成一批基于互联网、数字化的新闻出版产品形态,公共服务的效能和水平大幅提高。

——版权保护管理体系基本完善。到2020年,版权保护工作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版权行政执法形成常态化机制,互联网、大数据条件下版权保护的技术手段支撑不断强化,软件正版化举措得到广泛推广,社会公众版权保护意识显著增强。

(四)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格局全面优化

——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更加完善。到2020年,文物普查及申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申报落地一批重大文物保护项目,文物保护科技支撑水平不断提升,执法机构与组织编制逐步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四位一体”保护传承体系进一步完善,建设一批非遗传习基地,培育一批非遗生产性保护品牌。

——大运河保护利用取得显著成效。到2020年,“文化运河”、“生态运河”、“科技运河”三大特色板块基本建设成型。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德州段)建设实现预期目标,以水利设施为主体的大运河遗产本体保护修缮和展示利用工程有序推进,构建形成纵贯德州的历史文化景观带和旅游观光产业带。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7922号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南院  电话:0531-88396626 88037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