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济南槐荫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3年)》
日期: 2020-03-26 信息来源: 实验室宣传部 点击数:

本规划由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负责完成,联合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创意中国调研报告编委会、泺尚有道文化创意咨询研究院等组织合作完成。规划由现任文化产业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主任、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昝胜锋担任规划编制组组长。规划课题组邀请校内外文化产业学者、文化企业家和相关主管部门领导,开展规划编制指导和思路顾问,在前期深度熟悉地方文化产业实际、国内外先进城市优秀经验基础上,先后经历多轮调研撰写修改座谈论证,广泛征求多部门各级意见,召开多轮系统性规划论证会,最终提交完成,并获得规划评审论证专家和甲方高度认可。现将规划摘录如下:

【重点任务】

(一)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统筹构建重点业态体系。按照《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关于改造提升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影视制作、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网络视听、移动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结合槐荫区实际,未来五年,全区应以培育文化产业新动能为目标,激发新闻出版、文化演艺、文博会展等传统优势行业活力,加快创意设计、数字信息、文化旅游等新兴特色行业成长。

(二)发挥文化引领效应,加快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深化文化产业与生命健康、智能制造、商务商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进程,培植经济增长新动力,加快提升槐荫主导产业支撑能力。第一,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内涵式发展,构建大健康全景产业链,进一步丰富生命健康产品体系。第二,充分发挥文化创意提升作用,提升智能制造设计研发能力,完善智能制造服务支撑体系。第三,优化商务楼宇生态系统,着重引进新媒体、信息科技、商务会展等相关企业;统筹发展传统与新兴商圈,构建商务型商业、特色商业和社区商业兼容的商业体系。

(三)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提升文化发展整体效益。加快推进全区文化资源要素与生产要素的有序集聚,持续优化要素配置,促进新动能的快速衍生和成长。第一,提高西城公共文化设施集群利用效能,强化场馆标准化运营管理,提升产品服务供给能力。第二,激发文化+科技、文化+金融裂变效应,构建文化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培育文化金融创新生态圈。

(四)完善区域协同机制,打造省会开放桥头堡。依托区位交通优势,统筹区内产业错位发展,加强对外产业联动协作,推动对外文化开放与产业合作,提升槐荫文化品牌影响力,服务省会开放桥头堡建设战略。

【空间布局】

根据槐荫区产城融合策略和总体功能布局,确定2018-2023年全区文化产业的规划布局为:一核引领、轴带贯通、三区联动、节点协同。即强化西部新城核心引领作用,优化经十路文化创意产业轴、二环西路综合配套隆起带贯通格局,推动东部文化商贸片区、西部生态体验片区、北部文化旅游片区联动发展,强化张庄路茶城、和谐广场、非遗博览园、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济西湿地公园等五大支点支撑效应。力争至规划期末,构建形成科学合理、分工明确、特色突出、集聚效应凸显、产城高度协同的文化产业空间格局。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7922号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南院  电话:0531-88396626 88037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