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文化产业规划:理论与实践》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日期: 2021-08-18 信息来源: 实验室宣传部 点击数:



2021年8月,《文化产业规划:理论与实践》新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昝胜锋,泺尚创意咨询研究院院长周朋飞合作完成。现将著作前言部分内容与读者分享。

一、提出动因:在产业规划中把握变局背后的发展规律与趋势特征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的任务要求,凸显了文化产业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十四五”时期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阶段,构建科学系统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配第-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理论到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文化产业从自由市场经济角度印证了其崛起和增长的合理性及其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带动和前向作用。但历史实践证明,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科学的产业规制和顶层设计。而作为一种典型的产业规制行为,文化产业规划能够有效解决市场失灵、无序增长等问题。

实施产业战略研究和顶层设计的基本前提是精准研判产业发展环境与形势的新特征、新变化。当前,中国文化产业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经济形态、技术体系、政策趋势正发生显著变化,文化和旅游、体育等产业进入融合快车道,如何在产业规划中把握变局背后的发展规律与趋势特征,是未来推动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关键所在。

从国际环境看,形势之变、规则之变、条件之变凸显“三变叠加”。国际环境的剧烈变化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多重挑战和机遇,一方面全球性保护主义叠加导致外部经贸环境日趋严峻,对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形成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严峻的外贸环境将倒逼国内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力度,文化产品和服务加速迭代,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从经济形势看,传统比较优势式微倒逼文化领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在成本快速上升、金融去杠杆、快速老龄化、“脱实向虚”等因素影响下,粗放型增长阶段的文化产业所依托的传统要素竞争优势和驱动力逐步减弱,文化产业动能转换对中高端业态经济贡献率提出了更高要求,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供给质量和配置效率亟待提升。

从技术体系看,数字文创价值链与智慧智能供应链紧密衔接。当前,5G、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量子信息等新技术正催生着大量新产业、新模式,在文化产业规划中伴随新技术的迭代升级和融合利用,数字创意生态系统将全面构建形成,文化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商业创新及文化消费的场景化模式将产生显著变化。

从政策趋势看,文化产业突出短板正待补齐,重大文化战略稳步推进。当前,我国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进入基于法律和规则的制度完善期,文化产业促进法立法进程迈出重要一步,聚焦两大关键问题、三大中心环节和三类驱动要素,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繁荣兴盛提供重要的法治保障。文化产业政策环境、营商环境、区域发展格局正不断优化,文化市场主体活力正不断激活。

从产业本体看,面临“一体化、六融合、双驱动”的路径抉择。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性坚冰逐步走向消融,“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成为未来文旅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指导理念,“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交流融合”成为文旅融合的有力抓手,“科技、金融”双轮驱动效应逐步释放,文化产业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综上所述,是“十四五”开局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视点,也是未来探索文化产业规划之路的阶段性起点。



二、创作维度:“理论坐标”+“他山之石”+“实践指南”

作为著者在文化产业规划领域深耕多年的成果积淀,本书从文化产业规划的“理论坐标”“他山之石”“实践指南”三个维度,全面审视文化产业新态势、新任务对传统文化产业规划理念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致力于将文化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国内外最新产业实践与商业逻辑相结合,精准研析未来文化经济和产业体系运行的全新特征。

在“理论坐标”维度,本书系统阐释了文化产业规划所涉及的横向、纵向、内外部学理关系。一是通过梳理文化产业规制历程,阐述规划内涵与外延,分析规划基本遵循及作用机制,厘清了文化产业与产业规划的底层逻辑。二是通过探讨新时代规划话语权构建、新常态规划理念转变、生态观下的规划主体关系、文化体悟理念下的可持续规划路径、智慧规划及一体化规划建设运营体系,总结归纳了文化产业规划的时代属性。三是围绕中国特色国家规划体系,剖析文化产业规划与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专项规划间的顺承、衔接关系。四是重点围绕发展环境分析、经济产业分析、发展战略分析三个角度,系统梳理产业规划分析工具。五是从文化消费与文化需求的角度,研究文化产业规划前置性测度工作,引导区域内文化供给规模、质量与文化需求相匹配。六是从文化资源分类、利用价值评价及规划开发思路的角度,丰富了文化产业规划实施的资源评估方法体系。

在“他山之石”维度,本书总结分析中国文化产业规划可借鉴的理念和经验。一是梳理新加坡产业转型蓝图设计、德国产业规划与空间治理、日本产业规划审议与评估、美国产业指引与政策集成方面的相关举措,总结各国重视空间规划统领作用、完备法律法规体系、利用规划平衡各方利益关系、重视社会公众参与权利等经验。二是通过总结我国文化经济初创、文化经济百花齐放、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文化自信加速建立四个阶段,对中国文化产业规制历程进行总结和回顾,以期对未来产业规划有所裨益。

在“实践指南”维度,本书通过制度、案例、专题解读阐释了规划实操范式。一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为例,从法律法规层面解读文化经济政策法定化思路在文化产业规划中的应用,以《文化和旅游规划管理办法》为例,从专业管理层面探析由规划立项编制到报批发布的全流程制度规范。二是通过著者主导的省市县(市、区)各级代表性文化产业规划案例摘选和解读,展现地方文化产业规划的编制思路。三是聚焦综合发展类、产业融合类、典型行业类研究方向,开展“十四五”文化高质量发展系列专题研究。


三、未来展望:文化产业智库服务机构的使命要求与前行方向

“十四五”时期是文化和旅游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后的第一个五年,文化产业发展正走向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肩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就要求文化产业规划必须更加突出引领性、系统性、务实性,这就要求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智库服务组织和从业者应具备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深的认知和更综合的业务能力。

未来,我们仍然要以匠心、慧眼和妙手深度服务中国文化产业,通过基础信息的整合发散、创新创意的螺旋提升、外部视角的多维审视、规划要素的管控处理、团队成员的分工合作,全面科学地厘清产业规划背景、梳理产业发展趋势、评估产业发展基础、制定产业发展策略、布局产业发展空间、构建产业业态体系、部署产业重点突破、完善综合保障体系、制定实施方案计划。同时,围绕事前环节,推动优质产业要素的规划植入;围绕事中环节,提供要素招引变现与增值服务;围绕事后环节,系统开展规划实施阶段性评估,最大程度激发产业规划效能。

未来,我们仍然坚持融通东西方文化经济思想,提倡严谨务实、反对脱离实际的学院式研究,系统整合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专业学术力量、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平台力量、泺尚有道规划咨询有限公司项目规划运营力量,进一步健全文化产业“政产学研深度一体化”工作体系,加快产业规划理论与学术成果创新,主动深入文化产业、行业、市场一线,精准对接地方智库服务需求,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的命运联合体,全方位助力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布人:丁庆建

审核人:昝胜锋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7922号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南院  电话:0531-88396626 88037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