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德州市夏津县文化产业重点产业空间布局研究
日期: 2020-02-20 信息来源: 实验室宣传部 点击数:

研究单位: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

【导读】本研究报告由文化产业(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昝胜锋领衔起草,联合《创意中国调研报告》编委会、中国文体产业管理创新论坛组委会、泺尚有道文化产业规划团队共同完成。文化产业(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以前瞻性、创新性研究成果服务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始终加强文化科技创新成果的宣传和推广,落地服务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陆续发表相关最新研究报告。相关研究报告及互动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cslab.sdu.edu.cn,或发送邮件至sduwhcy@163.com。联系电话:0531— 88037818

近年来,德州市夏津县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格局。健全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着力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质量效益,实现传统业态转型升级、新兴业态跨越发展,培育新型文化消费模式,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全县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德州市夏津县文化产业重点产业空间布局如下:

(一)中心城区

以银城街道、经济开发区为核心,聚焦文化商贸、文化服务、文化制造业态,全力打造主业突出、布局合理的文化产业核心区。打造德百、亿丰、银座三大商圈,提升德兴商业街、鄃城老街等特色商街文化品位,加快推进连城·文化创意国际产业园建设。搭建开发区文创服务平台,鼓励纺织服装、装备制造、食品加工、高新技术企业整合文化创意资源,加快产品更新与技术升级。

(二)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区

实施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突破提升工程,实施古桑树数字化建档工作,持续打造提升桑文化博物馆,开展数字 化展示体验项目。打造优秀传统文化研学研修基地,落地黄河农耕文明博览园。联动会盟广场、大云寺、桑文化博物馆开发文博观瞻精品游线。开发沙地自行车、越野跑、丛林穿越、林地漫步等运动康体项目。开发桑林负离子浴、温泉健康管理项目。提升黄河故道椹果生态文化节、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槐花节、梨花节等节会举办及宣传质量,持续承办“跑游山东”半程马拉松系列赛。

(三)G308优势产业升级带

引导香赵庄镇纺织企业与面料设计、服装生产等上游研发生产企业合作,延展产业链条。加大棉业、面粉企业技改提升力度。提升羊绒产业集聚水平,积极拓展羊绒饰品、羊绒时装等延伸型深加工项目,联动省内优秀设计工作室、时尚发布平台等资源,布局一批羊绒时尚展演平台、羊绒服饰展示发布平台。加强与清河县羊绒产业的分工与协作。持续推进308国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合理布局一批文化品牌、特色产业项目宣传、引导标识物。打造环西沙河水库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区。

(四)大运河历史文化景观带

整理挖掘卫运河渡口文化,加大马堤吹腔、夏津小调等沿线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的抢救性保护力度。利用运河文化元素,持续优化改良榆木家具、桑文化产品。加快推进卫运河风景区建设,实施运河夏津段遗产保护、展示工程,重点打造渡口驿桥、郑保屯镇油坊桥、郑保屯土龙头闸、白马湖三店险工等运河文化展示节点,适时复建渡口驿站、理河厅、古渡码头、屯兵营、漕米仓廒等遗址。依托渡口、码头、险工及非遗资源,开发运河主题系列文创产品。加快县境内复航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与临清、武城等运河上下游地区的合作。

(五)打造外围特色产业节点

以雷集镇、东李镇为核心区域,联动香赵庄镇,共同打造沿马颊河休闲旅游、生态农业等特色节点。以渡口驿乡、白马湖镇为核心区域,联动郑保屯镇,打造夏津西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产业融合特色节点。以宋楼镇、南城镇为核心区域,共同打造经典产业、非遗生产性保护等特色节点。以新盛店镇、田庄乡为核心区域,共同打造乡村文化振兴、品牌农业特色节点。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7922号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南院  电话:0531-88396626 88037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