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单位: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
【导读】本研究报告由文化产业(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昝胜锋领衔起草,联合《创意中国调研报告》编委会、中国文体产业管理创新论坛组委会、泺尚有道文化产业规划团队共同完成。文化产业(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以前瞻性、创新性研究成果服务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始终加强文化科技创新成果的宣传和推广,落地服务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陆续发表相关最新研究报告。相关研究报告及互动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cslab.sdu.edu.cn,或发送邮件至sduwhcy@163.com。联系电话:0531— 88037818
近年来,德州市夏津县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格局。健全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着力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质量效益,实现传统业态转型升级、新兴业态跨越发展,培育新型文化消费模式,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全县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德州市夏津县文化产业集群研究如下:
(一)文化产业集群提升计划
1.书画艺术。提高市民中心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的艺术培训、展览展示、交流学习服务水平,组织筹备中国(夏津)书画艺术博览会,常态化组织举办大型书画交流、展览活动。打造书画艺术研究创作平台,成立个人工作室、美术馆,打造书画名家群落。布局一批书画写生基地、画家村、工作室等创作空间,打造专题书画艺术公园。加大书画艺术培训机构的规范力度。结合夏津革命历史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载体,常态化组织红色革命主题的大型书画交流、展览活动。打造书画在线展览展销和大数据商务平台,加大书画作品在线推介力度。研发以书画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服装配饰、家装软饰产品。
2.工艺美术。建立工艺品研发中心,引导工艺绢花、布艺玩具、柳编、木制工艺品等外贸企业提高产品设计水平,形成一批夏津外贸工艺品外观设计专利成果。改造现有生产设备、工具,有序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智能数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开展食品类、陶土类、家具类传统工艺整理工作。鼓励黑陶、榆木家具经营业户联合文创企业,开发一系列创新型文博产品。规范小磨香油产品生产技术和设备设施标准。
3.影视传媒。梳理挖掘夏津黄河生态文化、会盟历史文化、棉桑农业文化等一批原创素材和影视IP,吸引民间影视资本进行创作。支持反映夏津历史文化和自然人文环境的影视剧作,加大对在夏津取景拍摄的影视剧宣传推广力度。鼓励制作、发行优质微电影、网络剧、旅游3D电影。统筹夏津革命历史纪念馆、“两古两故”周边文化生态、农业遗产资源,加快推进德百温泉度假村影视基地建设,培育一批特色影视取景地、艺术采风点。打造“智慧夏津”等新媒体平台,提升数字有线电视网络的生活服务能力。
(二)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培育计划
1.生态旅游。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突破提升工程,打造闫庙、后屯、义和庄等一批特色旅游小镇,依托桑保健产品深加工产业、温泉资源,发展集度假、医疗、保健、养生等一体化的度假养生项目。培育一批民俗文化演艺产品。结合京杭运河(黄河以北段)复航工作,打造卫运河风景区、马颊河休闲旅游区、西沙河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区。
2.节庆会展。规范椹果诗歌节、椹果生态文化节、梨花节、金梨采摘节、槐花节等节庆活动组织流程,策划举办“鄃城翰墨·丹青会盟”书画艺术节,筹划主题论坛、艺术家联创、联展及草根艺术家与大师对话等活动,积极承办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交流会、研讨班等国际级会务活动。助推展销类活动进入旅游景区,带动提升文化消费水平。积极吸引国内外品牌会展、专业会展和区域性综合会议、企业年会等在夏津举办。
3.运动休闲。加快推动夏津全民健身中心落地运营,推进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户外体育运动基地建设,打造卫运河、西沙河、马颊河水上运动休闲特色带。建设一批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自驾车房车营地等运动休闲设施。培育“京津冀鲁轮滑马拉松”“跑游山东”半程马拉松等品牌赛事。依托夏津全民健身中心,大力拓展体育场馆服务、健身培训及其他配套服务市场。结合农桑资源,研发运动保健产品和运动康养服务。
(三)跨界融合产业集群支撑计划
1.文化+农业。发展古桑农耕文化产业,建设提升古桑农耕文明展示馆,构建古桑农耕文化数字信息库,整理全县古桑农耕文化资源,创作一批古桑主题的诗歌、散文、歌舞、戏剧等文艺精品力作。建设夏津桑产业应用技术研究院,加快实施桑椹保健系列食品研发计划,持续推进桑产业科技成果及发明专利申报工作。推动香赵庄瑞丰源、雷集同脉等农业示范基地景区化建设。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组织实施“乡村记忆”工程,规划、整理和编纂镇、村志,延续乡村历史文脉。依托棉花、运河、小麦等经典农耕文化载体,打造乡村振兴记忆馆。依托闫庙、后屯、义和庄等传统村落,发展精品农业体验旅游活动。
2.文化+工业。鼓励朝阳轴承、亚通汽配等企业成立研发设计平台,深度开展基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需求的设计应用研究。依托与东华大学合作共建的仁和棉纺平台,提高时尚棉纺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推动中绵针织、费特制衣等企业提高CAD、CAM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与设计水平,开发品牌服装、特种服装。打造夏津工业文化展览馆,展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夏津工业文化历史。依托棉纺织、桑产品深加工企业,开发一批集参观考察、产品展示、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工业旅游项目,鼓励发达面粉、永乐食品、益和成糕点等食品企业,建设一批彰显行业文化特色和企业历史沿革的博物馆、展厅。
3.文化+商贸。推动德百、亿丰、银座三大商圈的文化内涵植入与风貌提升,开发高端工艺品、创意设计产品等时尚文化商品和服务特色商街,进一步完善影院、演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周边的商业设施。加快电商完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夏津书画、工艺品、家具、农特产品线上销售的规范化、品牌化水平。持续打造夏津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子商务示范街、特色产品展示馆、德百电商新城等大型电商载体。发挥乾元易农、微众、中国地瓜网等本土电商平台优势,提升“好鄃记”地方电商品牌影响力,通过电商渠道将夏津农特产品推向京津冀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