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济宁市大运河文化经济带发展现状评判研究
日期: 2020-02-28 信息来源: 实验室宣传部 点击数:

研究单位: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

【导读】本研究报告由文化产业(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昝胜锋领衔起草,联合《创意中国调研报告》编委会、中国文体产业管理创新论坛组委会、泺尚有道文化产业规划团队共同完成。文化产业(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以前瞻性、创新性研究成果服务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始终加强文化科技创新成果的宣传和推广,落地服务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陆续发表相关最新研究报告。相关研究报告及互动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cslab.sdu.edu.cn,或发送邮件至sduwhcy@163.com。联系电话:0531— 88037818

近年来,济宁市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及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动运河文化弘扬传承、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特色产业发展,将大运河济宁段打造成为中华运河文明核心展示区、国家首批运河文化建设示范城市以及大运河(济宁)水运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实现运河文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总体概况

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组成,全长3200多公里,流经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8省市,沟通黄河、海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沿用时间最久、规模最大的人工水道。2013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运河济宁段北起黄河南岸的梁山县路那里村,南至微山县韩庄,流经梁山、汶上、嘉祥、任城、市中区、鱼台、微山七县区,全长约290余公里。作为大运河中段的交通枢纽、南北物资运输的水运重镇,济宁段遗留不同历史时期的运道总长度达587公里,占据了山东省航运运道的二分之一。自从19世纪末,黄河改道截断大运河后,航线被截为以黄河为界的两段,济宁以北河道干涸,但南段仍发挥着巨大的水运功能。

近年来,济宁市在以商业经营为龙头,以实体手工业为主体的大运河传统文化经济体系基础上,持续推进大运河本体保护及开发建设工作,大力实施运河文化复兴工程、新兴文化培育工程、特色风貌展示工程,不断推动济安台文化街区、铁塔寺历史街区、竹竿巷历史街区等项目落地。依托流动的运河本体和河湖交融的巨大动能,济宁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价值不断彰显,特色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地域文化魅力得以充分显现,大运河正成为全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

二、基础优势

运河文化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末期,吴王夫差相继开通连接江淮的邗沟、西接河南济源东连济宁泗河的菏水,菏水同邗沟一起成为中国大运河的发端河。元代至元二十年间,建成途经济宁、以济宁为中心的京杭大运河。自此,济宁运河在充分吸纳江淮文化、荆楚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和燕赵文化的精华,融合秦晋文化及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其兼容性、多元性、开放性特点逐步形成。

文化资源丰富厚重。大运河济宁段遗留了水工设施、文物古迹、科技教育、文学艺术、诗词碑刻、风情习俗、饮食文化、名人轶事、神话传说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大运河济宁段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9处,明清时期的最高治运机构“总督河院署”就设置在济宁。2014年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时,济宁拥有申遗保护规划里程293公里、运河文化遗产59处,相关历史文化遗产84处以及包括南旺分水点段的11处申遗点,是申遗工作的重点区段和关键河段之一。

人文风貌存续良好。城镇聚落随着运河的形成而繁荣兴盛,至今仍留存有大量独特的自然景观、古建街道、商场集市、生活习俗。济宁有自运河开通以来,官府和外地商人建设的遍布全城的苏州式的园林,使济宁呈现出北方城市少有的南方水乡风光,有“江北苏州”之称。微山县南阳岛环境相对封闭,南阳古镇的古朴建筑、风俗习惯和清代鱼市保留至今,四面环水的城镇景观在国内独一无二。

生态基底日益稳固。济宁在沿运城市中率先提出“以河兴市”战略和建设运河生态经济区的目标,将内河水运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调控,先后完成运河流域湿地保护和修复面积81.5万亩,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3处,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入选“中国十大魅力湿地”。南四湖流域水环境质量连续14年得到改善并跻身全国14个水质良好湖泊行列,为文化经济带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河段航运通达顺畅。大运河流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0%以上,遗留不同历史时期的运道总长度587公里,通航总里程1100公里,其中主航道210公里,主航道里程在沿线通航的12个城市中居第1位。2016年全市完成港口吞吐量5603万吨,占全省内河总运量的80%,运力在沿线城市中居第1位。运河的畅通大大增强了济宁与周围省市间的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和人才流。

三、存在问题

在全市高度重视运河自然生态、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为运河文化带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同时,大运河文化、生态保护及管理体制机制、理念仍存在若干问题。主要表现在:

活态传承理念亟待树立。运河遗产的挖掘展示与价值阐释不足,对运河文化底蕴挖掘力度有待加强。运河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以运河非遗为核心的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格局尚未形成,部分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力度不足,运河文化遗产公共展示配套设施建设滞后。运河沿线的文化业态模式陈旧,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产业品牌效应和经济价值仍有待挖掘,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程度有待加深。

管理体制机制有待优化。市级层面对运河尚未形成总体协调管理机制,防洪、排涝、旅游、运输、文保管理存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问题,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大运河保护、管理与区域政策的协调配合不顺畅,针对运河保护开发的顶层设计不明确,规划碎片化问题突出,现有设施分布和用地格局加大了资源整合开发的难度,不利于运河文化的整体保护开发。

生态资源保障力度不足。全市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属严重缺水地区。全社会节水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尚未真正构建,水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用水矛盾突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性工程不足,尚未真正构建形成湖库河渠联通、供排蓄泄兼筹的现代水网。运河带的部分地区供水规模化、集中化程度不高,水质处理措施不完善。随着我市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洪涝干旱风险加大,运河的防汛抗旱仍面临严峻挑战。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7922号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南院  电话:0531-88396626 88037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