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文化产业趋势与实践研究
日期: 2020-03-11 信息来源: 实验室宣传部 点击数:

研究单位: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

【导读】本研究报告由文化产业(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昝胜锋领衔起草,联合《创意中国调研报告》编委会、中国文体产业管理创新论坛组委会、泺尚有道文化产业规划团队共同完成。文化产业(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以前瞻性、创新性研究成果服务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始终加强文化科技创新成果的宣传和推广,落地服务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陆续发表相关最新研究报告。相关研究报告及互动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cslab.sdu.edu.cn,或发送邮件至sduwhcy@163.com。联系电话:0531— 88037818

近年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战略部署和全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中心任务,聚焦先行区四新产业、四先平台顶层设计,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培育创新型、引领型、标杆型的文化新业态、消费新模式,加速文化产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价值链高端攀升,为全面提高省会文化产业首位度,打造绿色、智慧、现代、宜居的全国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山东省会城市群黄河北岸中心、全省高端高效新兴产业集聚地、国际一流的现代绿色智慧新城提供强大的文化精神支撑和创新动力支持。

(一)产业趋势

1.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全球文化产业进入的新一轮“蓄能“周期。2000-2012年,全球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数量从3587家增加到历史峰值4074家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产业基本处于平稳发展态势,属于典型的蓄能型阶段特征。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日渐汹涌之际,全球文化产业即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阶段。文化产业泛数字化行业结构加快演化更替。全球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数量此消彼长的同时也推动了细分行业结构的更替演化。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支撑的数字创意产业成为文化产业新形态之一。此外,网络文化产业、广告、休闲娱乐三大行业成为“后起之秀”。文化原生内容走向IP创意开发的新阶段。伴随国际文化的交融与冲突,本土原生文化构成了国家文化自信中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正形成着具备国际象征意义并经得起时间冲刷的本土IP。作为文化生产体系的源头活水,文化IP成为产品落地、创意生态、生活美学等各领域的推助器。文化传播交互方式深度影响生产供给渠道。当前世界文化产业强国普遍重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趋势。VR、AR、AI等技术在深度影响文化传播交互方式的同时,也大幅拓展了文化供给渠道,兼具创意生产与市场供给渠道的企业集团引领着文化生产和传播的质量与水平。

2.国内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文化治理体系与文化产业管理同步优化。伴随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围绕文化管理机制、社会利益协调和表达长效机制的文化治理体系逐步完善,多主体参与文化治理的理念趋于明朗。根据产业业态创新趋势,调整出台《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文化产业管理趋于精细化。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逐步向纵深推进。当前我国存在文化供给结构性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文化产品(服务)与日益增长的文化新需求不适应、不匹配等问题,亟需围绕优化供给、投资拉动、深化改革、补齐短板、降本增效、转型升级等重点任务,提高文化供给质量。文化产业战略新蓝海正有序轮动。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正面临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战略机遇期,伴随科技进步和市场发展,文化产业新蓝海正在有序轮动,“跨界融合”“科技引领”“版权衍生”“沉浸体验”等驱动着产业链的内外联动和迭代升级,也推动新型商业模式和文化业态的不断演进。文化消费新模式拉动效应逐步释放。中国文化消费综合指数由2013年的73.7增至2017年的81.6,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文化消费水平和满意度指数也稳步上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新技术正对文化消费价值取向、内容和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加速推动了生产与消费结合、互动的文化消费新趋势。

(二)落地实践

1.雄安新区。将标志性历史遗存的保护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有机结合,保护传统村镇,传承与展示水乡生产习俗和民俗文化活动。围绕创新链构建服务链,发展创意设计、高端影视等产业业态,打造国际文化交流重要基地。搭建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按照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总体部署,努力打造全球创新资源聚集地。与起步区分工协作,按功能定位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布局高端文化产业板块,优先落地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 在数字网络环境下,高标准布局建设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剧院等,在街道、社区建设综合文化站和文化服务中心。举办多层次多领域学术交流活动,搭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

2.北京朝阳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允许外商投资者独资设立演出经纪机构,依托文化产品保税中心为企业提供文化产品全流程保税服务。设立国家文创实验区发展引导资金,与北京股权交易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文创四板”。完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打造文创企业服务平台、文创产业信用体系平台,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积极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充分利用实验区内高校、名企资源,打造“两核”,吸引知名企业落地;推动各类老旧厂房资源实现凤凰涅槃,将区内分布广且各具特色的老旧厂房资源改造为一批专业文创园区、创业空间。国家文创实验区积极推动各项文化产业政策率先落地,围绕文化产业重点领域加大改革创新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已成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新名片和引领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试验田,引领着全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3.武汉东湖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设立文化科技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资质认定和版权登记、原创内容生产、技术创新、重点项目引入。支持作为第一出品方的文化科技企业开展优质原创内容生产。支持文化科技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产品研发。依托大学生、科研人员等优质创业要素,着力培育创新创业生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支持示范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鼓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开展股权激励、科技金融改革等创新试点工作。全面清理高新区产业政策,形成创新创业、产业发展、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知识产权、对外开放等六大类产业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创意设计、直播电竞、文漫影游、新媒体、在线教育与出版、VR/AR竞相发展的格局,斗鱼直播、盛天网络、宁美国度、传神语联网、文网亿联、福禄网络、湾流科技等互联网文化企业快速成长为行业领头羊,武汉东湖成为我国互联网文化产业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7922号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南院  电话:0531-88396626 88037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