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深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城市
日期: 2020-03-19 信息来源: 实验室宣传部 点击数:


研究单位: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

【导读】本研究报告由文化产业(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昝胜锋领衔起草,联合《创意中国调研报告》编委会、中国文体产业管理创新论坛组委会、泺尚有道文化产业规划团队共同完成。文化产业(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以前瞻性、创新性研究成果服务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始终加强文化科技创新成果的宣传和推广,落地服务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陆续发表相关最新研究报告。相关研究报告及互动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cslab.sdu.edu.cn,或发送邮件至sduwhcy@163.com。联系电话:0531— 88037818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作为大湾区发展的战略定位之一。新时期,深圳承担着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的历史重任,“打造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的典范”是深圳发挥核心引擎功能的重要体现。

问题诊断

“宜居”问题:一是城市治理还存在短板,城市建设管理标准化、精细化和智慧化程度不高;二是公共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供给不足,高等教育总体水平不高。三是政务服务的便利化、人性化程度不高,办事流程复杂、审批环节多、重复提交证明材料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四是政府信息的共享程度还不高,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还有很大空间。

“宜业”问题:一是就业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素质和技能等工作力度有待加强。二是人力资源服务和保障方面的政府管理服务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顶尖人才和高端研发团队缺乏,基础研究水平还比较薄弱,源头创新能力还不足。三是人才住房政策亟待优化,人才住房筹集建设和保障性住房供给压力大。四是外籍人才签证和工作便利度有待提升。

“宜游”问题:一是深圳“先天”旅游资源不足,自然旅游资源基础薄弱,并呈现出明显的“圈状”“带状”“线状”分布特征,需要进行系统优化和联动开发。二是城市承载能力严重受限,旅游项目建设用地较为紧张,影响了深圳旅游的发展后劲。三是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旅游产品趋于老化,旅游与文化创意、信息技术、体育等产业融合度不够,滨海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有待挖掘。

路径借鉴

新加坡鼓励城市规划一致性下的多样化,让人们都对城市有归属感;在社区中建设居民消费得起且多样化的服务设施,打造用途更广泛的公共场所;优先考虑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通过建筑的高低搭配和巧妙组合减少城市的拥挤感,在政府、居民和企业间建立起伙伴关系,共同承担责任。

温哥华根据自身多元、开放和包容的文化特色,每年举办丰富的节日和歌剧、音乐会等表演活动,文化设施、运动设施齐备,服务优良;注重营造宜居社区,通过合适的住房、良好的社区服务设施、绿色怡人的开敞空间、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创造了和谐宜人的居住环境,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特拉维夫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创业者拥有极其廉价的工作环境,初创公司税收减免75%,20家知名学术机构聚集于此,并与许多世界领导性机构有合作关系,成为世界上初创公司密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数以百计的跨国及以色列风投公司、孵化器、加速器以及研发中心等在特拉维夫落户,这转而又进一步促进新创公司的成立,并帮助新创公司的发展,《华尔街日报》将特拉维夫评为“欧洲的科技领导中心”。

法国巴黎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要放在重要地位,实现城市规划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的相得益彰,并在浪漫的城市气息和文化艺术氛围的基础上,丰富城市休闲旅游消费业态,高水平的管理服务和人性化的设计为世界各国的游客营造了舒适的氛围。

美国旧金山充分利用旅游城市优势,结合优越的地理位置、低廉的办公租金和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大批产业、企业以及人才的进入,崛起成为新的硅谷俱乐部。优美的城市景色吸引了大批的设计师和软件工程师入驻,Twitter等纷纷将总部驻扎在旧金山。

对策路径

按照静态视角与动态视角的有机结合的原则,提炼宜居宜业宜游三者共性及差异性影响因素,构建宜居宜业宜游评价指标体系,对实践应用环节进行复合化、耦合性研究,提升深圳“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实现路径的针对性与适应性。

基于生态营建视角,通过“城市更新+城市治理”发展方式,厘清城市资源与承载力等短板因子,从城市更新、产业引导、创新氛围、文化发展、综合治理、营商环境、制度建设等方面提高深圳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保障等领域的治理水平,树立国内“宜居宜业宜游”的深圳样板和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的典范。

基于内外双元驱动视角,联动城市更新效益评价与合作治理、城市更新中功能区改造划定与分类管理等角度,从政府逻辑、市场逻辑和社会逻辑入手,助力深圳“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示范创建工作。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7922号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南院  电话:0531-88396626 88037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