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单位: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
【导读】本研究报告由文化产业(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昝胜锋领衔起草,联合《创意中国调研报告》编委会、中国文体产业管理创新论坛组委会、泺尚有道文化产业规划团队共同完成。文化产业(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以前瞻性、创新性研究成果服务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始终加强文化科技创新成果的宣传和推广,落地服务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陆续发表相关最新研究报告。相关研究报告及互动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cslab.sdu.edu.cn,或发送邮件至sduwhcy@163.com。联系电话:0531— 88037818
201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将创新创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实现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内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
从国际发展情况来看,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率先开展国家双创战略,将R&D、创新、人力资本纳入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体系之中,积极推动各类创新创业成果落地转化,提高增长型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从创新基础、市场环境和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突破,持续强化“双创”战略的顶层设计和科学布局。
从国内发展情况来看,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趋势加快,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努力营造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了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全社会创新创业倒逼机制正在加速形成。
目前全球创新创业发展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基本态势,深圳积极融入全球创新创业网络中,发挥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跨越创新的“达尔文海”效应,助力全国创新创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深圳现象:搭建塔型创新创业结构体系
深圳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近两年来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深圳以创新驱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从环境支撑、资源能力、绩效价值评估深圳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并搭建了以制度环境优化、创新要素集聚为塔基,以民营企业为塔身,以高科技产业为塔尖的塔型创新创业结构体系,形成了“制度供给—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创新绩效”(SSCP)的发展范式。与其它先进地区的发展水平相比,深圳双创发展中更加注重构建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城市人文生态系统,从战略导向、人文发展空间、产业发展空间以及创新环境方面自上而下的为深圳企业发展提供资源基础与人文环境。
当前深圳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趋于完善,现已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城市文化特色更加鲜明,创新型、智慧型、包容型、力量型城市文化深入人心,“文化+”产业发展步伐领跑全国,形成“设计-研发-孵化-生产-运营”的创新创业人文生态系统。
引领全国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对策路径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深圳双创综合指数蝉联全国首位,被评选为最注重创新创业环境综合发展的城市,是科创资源市场化配置质量最高的城市,是平衡双创价值与社会效益的最佳实践城市。深圳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依托于示范基地、产业园区、新型研发机构、创客空间、海外创新中心等平台打造更有活力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实现优先领域的率先突破,随着深圳产业结构优化步伐加快,对拓展创新创业价值链条,实现全国城市“双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围绕环境支持、资源能力和绩效价值三个1级指标、市场结构、产业基础、机制体制、配套服务、人力资源、资本投入、产业绩效、创新绩效、可持续发展9个二级指标和若干三级指标,构建深圳双创模式评价指标体系,评估全市双创基础水平、阶段性双创绩效水平、双创综合效益,对“深圳现象”进行定量描述。
另一方面,围绕顶层设计、服务管理、综合保障等角度总结深圳典型经验,以创新驱动为重要引擎,以质量变革为重要目标,把发展动能从单一要素数量投入转变升级为多依靠创新动都驱动形式,有效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构筑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链。
综上所述,深圳通过提高科技供给能力,突破创新的“达尔文海”效应,由一个制造城市逐渐转型发展为创新城市,被誉为“中国硅谷”。研究表明,以全球为导向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是深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心。扩散深圳现象,创新城市建设,加快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与创新创意创业之都,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新时期引领国家双创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核心取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