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为深刻把握文体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创新推出“十四五”文化产业“空间业态”系列专题研究。通过聚焦公共空间、产业空间及文体旅商等业态,创新规划理念、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助力“十四五”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研究专题由文化产业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昝胜锋领衔起草,联合泺尚有道文化产业规划团队、《创意中国调研报告》编委会、山东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共同完成。文化产业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以前瞻性服务中国文体产业,助力实施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为宗旨,将陆续发表相关最新研究报告。
相关研究报告及互动信息请登录网站www.cslab.sdu.edu.cn,或发送邮件至sduwhcy@163.com。联系电话:0531— 88037818。
摘要:为在新形势下更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上半年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旅游相融合,文化事业、产业相融合,建立协同共进的文化发展格局。结合当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科技融合的现实诉求,提出思考建议。
一、公共文化服务的背景阐释

自2005年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首次提出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向逐渐明确,文化体制改革逐渐深入。近年来出台的相关举措更加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理论到制度改革以及具体实践的层层深入和逐步推进。截至2020年6月,我国共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6万个,覆盖率超过 95%。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逐渐完善,同时在公共文化标准化、均等化的基础上出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新探索和新数字技术手段的应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稳步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显现,对更高水准、更高品质的文化生活需求日趋凸显,这使得现有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需之间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的问题也日益暴露。面向“十四五”,进一步回应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和期待,是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当前乡村文化供给存在着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的现象。乡村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农村开展文化活动的类型较少,观看电视、跳广场舞、节庆活动等是农村主要的文化活动。“露天电影”“送戏下乡”活动,频率较低,覆盖呈现不均情况。同时,农村农家书屋种类较少,书籍陈旧,与农民生产生活存在脱节现象。计算机、农家书屋等公共基础设施机仍需进一步充分利用资源,避免形同虚设。
管理模式较为松散,存在“多头管理”,文化管理制度不完善。其次,乡镇文化站隶属关系等协同问题,“专岗不专用”等现象,从而影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难以提高。
保障机制与人才队伍有待完善。由于政府部门对经济发展较为重视,政府投入保障不足。将经济建设放在了乡村发展的首位,长期以往,就形成了“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将文化放在了乡村建设的边缘。另外,由于文化建设效果缺乏实效性,因此导致了很多地方政府在文化建设方面始终不能抱以高要求。
三、推进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的建议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立多元投资主体。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是一项持久而宏伟的文化工程,融合科技发展更需要集中大众智慧和优势力量找出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入链接科技支撑。提高体育场地、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文化活动场所的实用性和利用率。加强和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打造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系统,进一步完善“为村”平台的建设及管理,加快“互联网+”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融合走入身边。
整合公共文化资源,精准定位文化需求。互联网思维推动了政府服务理念和管理理念的创新。政府应该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盘活文化资源,加快构建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共享机制。学习“线上建网,线下建点”的方式,双线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将各种文化活动场所和资源纳入网内,运用微信公众号、APP移动软件、“为村”平台等积极进行线上宣传推广,使线上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与线下主题文化活动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全方位推进“互联网+”与公共文化空间的深度创新融合。
挖掘市场经济潜能,创新企业盈利模式。鼓励社会组织等市场主体多元参与政府举办的文化活动,实现合作共赢。尤其特色农村地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等,更应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和习俗,结合新时代文化内涵,做好多元化、高质量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融入新技术,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推动乡村借助移动互联网等科技力量实现新发展。
完善为村平台管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建设内容。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保障,做到专职专用,提升文化服务水平。组建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全村动员,构建公众参与广泛、专业能力强、内容丰富多样、形式新颖、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完善基层文艺队伍和文化管理队伍,为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发布人:丁庆建
审核人:昝胜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