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十四五”艺术创作规划》解读——“十四五”文化产业“政策解读”专题研究之三
日期: 2021-09-08 信息来源: 实验室宣传部 点击数:

【导读】“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为深刻把握文体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创新推出“十四五”文化产业“政策解读”系列专题研究。通过聚焦文化旅游产业、公共文化等领域新政策,创新规划理念、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助力“十四五”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研究专题由文化产业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昝胜锋领衔起草,联合泺尚有道文化产业规划团队、《创意中国调研报告》编委会、山东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共同完成。文化产业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以前瞻性服务中国文体产业,助力实施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为宗旨,将陆续发表相关最新研究报告。

相关研究报告及互动信息请登录网站www.cslab.sdu.edu.cn,或发送邮件至sduwhcy@163.com。联系电话:0531— 88037818。

摘要: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加快推进艺术创作繁荣,文化和旅游部编制了《“十四五”艺术创作规划》(简称《规划》),开启了文艺事业发展的新征程。本文综合分析,拎清该规划重点内容,以指导艺术创作方面接下来的举措和走向。

2021年7月出台的《“十四五”艺术创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围绕未来五年全国艺术创作发展谋篇布局,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和文化强国战略的具体体现。

一、站位高远

《规划》从前期研究、专题调研到文本起草、征求意见,历时近两年编制完成,汇集了各方智慧,凝聚了广泛共识,是“十四五”时期全国艺术创作发展的路线图和任务书。《规划》出台后,文化和旅游部将不断健全“十四五”规划实施机制,组织编写重大主题艺术创作三年行动计划,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检查评估,对重点创作项目进展开展第三方评估,推动“十四五”艺术创作的各项任务落地生根。

《规划》紧紧围绕党的领导、文化强国、文化自信、新发展阶段使命任务、以人民为中心、艺术规律、艺术“高峰”、新时代文艺院团、新时代集体创作、新时代文艺评论等关键词,设定目标任务,策划工程项目,系统阐明了“十四五”艺术创作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创作重点、重要举措等。

二、重点突出

1.构建艺术创作发展目标体系

《规划》中首先明确了2035年远景发展目标,这是首次提出艺术创作类的长远发展目标,即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如期建成,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艺术团体活力迸发,文艺作品质高量多,文艺队伍人才辈出,文艺培根铸魂作用充分发挥,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是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总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四五”时期艺术创作不同领域的发展目标。包括进一步完善艺术创作生产扶持资助体系,提升剧本创作能力和质量,各艺术门类精品不断涌现,国有文艺团体和民营文艺团体各司其职、繁荣发展,艺术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形成,艺术与科技紧密融合,文艺评价体系更加完善等内容。涵盖了艺术创作生产、传播、交流、推广和人才培养等一系列环节,从而构建了一个导向明确、定位清晰、内容涵盖广阔的目标体系,为构建良好的文艺环境和生态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全面提升艺术创作能力

《规划》在“创作重点”和“主要任务”部分提出,要要紧紧围绕重大时间节点、重大国家战略、重要精神财富、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开展重点艺术创作,要反映新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全力推进新时代艺术精品创作、推进中华优秀艺术传承传播、推进新时代文艺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文艺团体建设、构建新时代文艺评价体系,用精品力作吹响时代前进号角、展现时代先进风貌、引领时代正义风气、反映时代繁荣生活,为中华民族提供丰厚滋养,为世界文明贡献华彩篇章,努力开创艺术创作繁荣发展新局面。

3.创新艺术创作体制机制

《规划》中明确要通过研究新时代文艺工作对象、方式、手段、机制的新特点,以及新时代文艺作品创作、传播方式新变化,建立健全符合文艺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措施。艺术创作方面,建立“深扎档案”制度,带动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人民喜爱的文艺精品。艺术联动方面,推动东西部艺术院团建立联合创作机制、“一对一”帮扶机制、“订单式”援助机制。团体组织方面,进一步完善文艺院团评价机制,探索重点文艺院团评估定级标准和机制。人才培养方面,完善文艺人才培养管理使用体制机制,改革收入分配机制,建立文艺评论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奖项引导创作方向、激发创作热情的功能和作用。

4.推动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

新冠疫情的发生对整个文艺环境和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加速了数字技术与文艺领域的深度融合,“云演艺”等新业态发展迅速。时代在进步,科学文明的演发,促成人们创作更丰富的作品,享受更丰富的艺术成果。要推动艺术与科技进一步紧密结合,围绕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加深合作,加大数字技术应用力度,用好现有文艺传播推广数字化平台,鼓励创新型演播平台建设,深化文艺院团与数字文化企业合作,进一步丰富演出形式,推动线上演播与线下演出融合发展,打造舞台艺术演播知名品牌。促进戏曲、曲艺、民乐等传统艺术线上发展,鼓励文艺院团、文艺工作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网络直播平台开展网络展演,让更多青年领略传统艺术之美。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十四五”艺术创作规划》更是对这句话的深度展开解释,既有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的顶层设计,又有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的具体实施计划。文艺行业要抓住数字时代新机遇,创作出更多质高量多的文艺精品,努力开创艺术创作繁荣发展新局面。

发布人:丁庆建

审核人:昝胜锋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7922号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南院  电话:0531-88396626 88037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