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为深刻把握文体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创新推出“十四五”文化产业“空间业态”系列专题研究。通过聚焦公共空间、产业空间及文体旅商等业态,创新规划理念、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助力“十四五”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研究专题由文化产业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昝胜锋领衔起草,联合泺尚有道文化产业规划团队、《创意中国调研报告》编委会、山东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共同完成。文化产业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以前瞻性服务中国文体产业,助力实施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为宗旨,将陆续发表相关最新研究报告。
相关研究报告及互动信息请登录网站www.cslab.sdu.edu.cn,或发送邮件至sduwhcy@163.com。联系电话:0531— 88037818。
摘要:文化“嵌入”社区是新时代振兴基层文化、培育乡风文明、提升城乡社会文明程度的现实路径,文化嵌入社区,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效率,实现供需更好对接。本文选取了较为典型的两个案例进行分析,成都市双流区广都社区主要从制度出发,探索社区文化需求,针对性供给;重庆市南岸区两个社区则从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出发,提供多元化文化供给,最后,本文提出了几条发展建议,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文化建设新模式和典型经验做法。
公共文化服务与人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根在基层,活力在基层,重点和难点也在基层,所以如何让公共文化服务进入基层、进入社区是接下来要解决的重中之重。文化嵌入是基层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和有力抓手,激活社会网络结构中的文化要素,将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西方文化的精华嵌入其中,促进多种文化在互嵌过程中有机耦合。当前,众多社区已踏入文化“嵌入式”服务的探索,社区书房、智能健身房等模式值得大家深入探讨。
一、成都市双流区广都社区——制度引导
嵌入式”民族社区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各民族居民能够融入社区、快乐生活。为了使供给有针对性,成都市双流区广都社区从需求侧出发,建立了需求导向机制,确定了“需求调查-社工组织实施-满意度测评”的服务活动实施程序,提升各族居民的参与度及获得感。
充分整合社区儿童之家、助残之家、巾帼之家、社区教育工作站及老年大学辅导站活动平台等,为居民提供多种形态、多种样式的社区服务,让服务深入人心。发挥各民族居民主观能动性,以制度引导“嵌入式”民族社区创建,取得了丰硕成果,输出了一剂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示范社区创建的“广都良方”。社区通过节庆活动,依托民族文化宣传队,组织各族群众开展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文体及联谊活动,如迎新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进甘孜藏区80周年宣传暨文艺演出活动、庆“七一”文艺汇演、庆国庆迎重阳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充满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娱活动。

二、重庆市南岸区——特色服务
1.“六艺”公共服务
涂山镇福民社区党委书记黄安强曾说,“我们社区有75.8%的居民来自市内区外,5.5%来自外省市。人口流动性强,居民需求多元。大家对社区也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对社区公共事务参与度较低。”将这座“陌生人社区”变为“熟人社区”,增强社区居民的融合度,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一度成为福民社区创新社会治理的关键议题,并最终获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
社区探索出“四公”社区治理模式,有效凝聚共治合力,把“陌生人社区”变成“熟人社区”,逐渐呈现出“邻里知、邻里和、邻里帮”的新气象,构建起一个互信互助、共建共享的社区生活共同体。福民社区积极拓展公共文化空间,提出开展以“耕、读、居、养、礼、乐”为特色的“六艺”公共服务,增强社区人文气息和文化底蕴。社区居民从事社区服务50个小时以上,即可“认领”一块菜地,自行耕耘。“读”就是弘扬国学文化,围绕听说读写,传承国学经典,包括一些国学讲坛、读书交流、经典诵读、书画培训等。“礼”意在传承礼仪文化,开笔礼、成人礼、生日礼、日常礼仪;“养”是推崇养生文化;“居”倡导环保文化,“乐”则意在发展礼乐文化。通过“六艺”的熏陶和浸润,实现以文聚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惠人。

2.24小时自助图书馆
南湖社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不仅可以免费阅读,自助办理图书借阅,读者通过刷身份证入馆后,还可一站式在自助借还设备上完成办卡、借书等全部流程。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也为大家提供了纳凉休息的舒适空间。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的推行,有力促进了全民阅读推广和全民艺术普及。其中,借助2015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南岸区社区图书馆标准化服务”的成功验收,构建了“一个总馆+镇(街)村(社)分馆和社会分馆+阅读服务点”的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已建成镇(街)分馆15个、村(社)分馆71个、社会分馆14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3个,“南书房”自助书吧基层阅读服务点100个,喜马拉雅有声图书馆基层阅读服务点17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点76个。自创建以来各社会分馆开展各类阅读活动达400余场次。

三、发展建议
1.培育多元化的文化主体,汇聚文化嵌入合力
嵌入融合多种文化元素,夯实社区的文化根基,培育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文化创造与文明传承主体。所以一方面,政府要积极引导,培育挖掘各类文化人才,实施社区基层文化振兴人才支撑计划。另一方面,要发挥社区农村党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基层意识形态的方向,以党员干部行为示范引领文明新风尚。要激发社区居民投身文化创造的主动性,激发各界精英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在政府的扶持引导下构建起多元协作的文明建设体系。
2.推进智慧服务应用,提升文化嵌入效能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依托5G建设、智慧城市平台,搭建智慧社区信息管理平台,探索构建智慧家居、指挥舰身、智慧楼宇、智慧安防、智慧能源、智慧物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健身等社区智慧服务体系。将社区的各类数据接入属地智慧社区管理平台,探索“生产、生活、智慧”相互融合的创新创业社区建设,打造社区创业孵化空间。依托社区智慧平台,激发共享经济潜能,推动文化服务需求与供给零距离对接,促进社区资源、技能、知识等全面共享。
3.探寻文化嵌入的最佳切入点,打造文化服务新阵地
以“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为目标,推动学习型文化教育社区建设。在文化嵌入互动过程中培育主体自主性,通过建设社区共享学堂、社区书房等,探索建立社区居民互动知识技能共享交流机制,提供文化教育、素质拓展、兴趣活动等多种类型文化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拼盘,实现有效嵌入、适度嵌入,用文化打破邻里壁垒,和谐邻里关系,占领社区文化新阵地。
发布人:丁庆建
审核人:昝胜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