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山东省“十四五”制造强省建设规划》中的文化制造业崛起路径——“十四五”文化产业“政策解读”专题研究之五
日期: 2021-09-27 信息来源: 实验室宣传部 点击数:

【导读】“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为深刻把握文体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创新推出“十四五”文化产业“政策解读”系列专题研究。通过聚焦文化旅游产业、公共文化等领域新政策,创新规划理念、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助力“十四五”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研究专题由文化产业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昝胜锋领衔起草,联合泺尚有道文化产业规划团队、《创意中国调研报告》编委会、山东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共同完成。文化产业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以前瞻性服务中国文体产业,助力实施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为宗旨,将陆续发表相关最新研究报告。

相关研究报告及互动信息请登录网站www.cslab.sdu.edu.cn,或发送邮件至sduwhcy@163.com。联系电话:0531— 88037818。

摘要: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保障经济行稳致远的必由之路。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文化装备、文化消费终端、文化辅助用品制造及部分新材料制造隶属于文化制造业范畴。本文通过解读《山东省“十四五”制造强省建设规划》,简要探析全省文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文化制造业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中,文化制造业营业收入37378亿元,占比达37.9%。但自2016年起,我国文化制造业企业单位数及从业人员数整体呈下降趋势,行业资产总额呈现波动态势。如何推动文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健全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问题。

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是我国“十四五”时期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基本方针。在此方针指导下,《山东省“十四五”制造强省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全省4类48个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谋划和布局引导。

一、分类引导策略

第一,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规划》提出坚持“巩固规模优势、提高质量效益”的原则,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提升纺织服装、家电、造纸等优势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

 

第二,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规划》提出坚持“培强核心能力、扩张规模总量”的原则,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集中力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二、《规划》重点内容及相关启示

(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规划》围绕综合质效、创新能力、结构优化、智能绿色和企业培育等环节,提出了具体发展指标。

 

启示:围绕“高效率投入、高价值产出”两个维度,以相关指标为考核评价标准,可针对性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生态、强化数字赋能、推动绿色转型,对建立全省文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行业标准体系、政策体系、统计体系和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办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制造模式变革方向

《规划》重点聚焦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与服务型制造三大重点方向,推动制造模式变革。智能制造:统筹推进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绿色制造: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回收处理和再利用全过程;服务型制造:积极发展大批量个性化定制,发展个性化设计、用户参与设计、交互设计,增强定制设计和柔性制造能力。

启示:第一,加快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在文化制造中的深度应用。在印刷、文具、乐器等传统文化用品生产领域,应扩大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工艺规划仿真和大数据技术应用范围,优化生产流程和生产模式。在视听、舞台及智能装备等研发领域,应广泛利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技术,提高内容植入、场景互联、数据开发水平。第二,聚焦文化用品、辅助用品等高频消费领域,着眼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大力开发具有节能、环保、无害化、高可靠性、长寿命、可回收等特性的绿色产品,提高绿色文化产品供给质量。第三,大力拓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渠道,增强定制设计和柔性制造能力,实现多场景文化内容分发和服务应用。

(三)优化提升产业链条

《规划》要求全面梳理重点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精准聚焦领航型企业、重点配套企业、主要特色优势、急需突破短板、协同攻关技术、区域布局优化、重点建设项目、双招双引对象、可对接外部资源等领域,统筹推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各项工作,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启示:在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不断深化的趋势下,建立基于产业关联理论的产业链供应链动态监测体系尤为重要。如通过文化制造业消耗系数、分配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的横向对比,判断某行业单位耗能水平、与第三产业融合程度、产业经济贡献率与影响力等级,可有效研判相关产业之间的拉动能力与主副依存关系,进而提高产业引导与治理水平。

发布人:丁庆建

审核人:昝胜锋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7922号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南院  电话:0531-88396626 88037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