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政策回顾与理论基础
日期: 2023-02-10 信息来源: 实验室宣传部 点击数:

【导读】“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为深刻把握文体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在2023年这个关键时期,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创新推出“十四五”文体产业发展系列专题研究,致力于创新规划理念、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助力“十四五”文体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研究专题由文化产业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昝胜锋领衔起草,联合泺尚有道文化产业规划团队、《创意中国调研报告》编委会、山东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共同完成。文化产业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以前瞻性服务中国文体产业,助力体育强国、文化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将陆续发表相关最新研究报告。

相关研究报告及互动信息请登录网站www.cslab.sdu.edu.cn,或发送邮件至sduwhcy@163.com。联系电话:0531— 88037818。

摘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是夜间文旅活动的空间载体,夜间旅游则是夜间经济的重要内容。夜间经济作为一座城市生活文化的窗口,文化与精神的内核是城市夜间经济的灵魂。当前,夜间经济正成为衡量城市活力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人们夜晚的消费热情高涨,有助于扩大内需,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本文对以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为切入点,对国家已出台的夜间经济政策进行回顾,并对夜间经济及集聚区建设的相关研究综述进行整合梳理。

一、国内夜间经济政策演进机制

国外对夜间经济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英国对城市经济复兴的探讨,从研究层面来看,国外学者对夜间经济研究大多集中于对其的内涵及特征、功能及发展策略、影响因素、夜间城市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侧重于从城市学、社会学视角探讨夜间经济的社会影响和城市管理等社会性话题,而对夜间旅游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涉及游客感知、旅游活动等。由于国内外夜间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国内外研究夜间经济的内容和重点有所不同,国外学术界侧重于从社会学视角对夜间经济展开研究,重点关注夜间的暴力与犯罪、治安与管理等隐性经济影响因素,以及对夜间消费群体特征进行整合归纳。国内相关理论成果则更多涉及经济学、地理学、旅游学等领域,主要集中于对夜间经济的内涵特征、发展意义与条件、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对城市夜间灯光数据、空间格局、对区域文化经济发展的研究;对夜间文旅集聚区、产品研发、产业演进与发展对策的研究,或者对国内外文献的综述研究。综合来看,目前对夜间经济的政策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夜间经济政策出台的变迁逻辑中探索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构建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目前全国发布夜间经济有关政策规划的城市已逾40个,从知网等平台检索“夜间经济”“夜经济”“夜市经济”等相关政策资料已经多达百余项政策。夜间经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成效愈发显著,各种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技术为夜间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从搜索相关数量显示,以2004年青岛市就曾出台加快发展夜间经济的实施意见,第一次在政策层面明确提出繁荣夜间经济的要求为起点,经历了早期探索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快速推进阶段三个环节,夜间经济政策发布掀起高潮,从早期的宏观层面逐步涉及到了微观层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国家对夜间经济的研究与理解正逐步深入,并能够根据地方文化经济的发展特点做出适时的调整与更迭。

从阶段演进来看,在2004年-2011年早期探索阶段,受到国家经济的影响,对夜间经济的关注度较低,而且早期夜间经济多为小商小贩聚集起来的夜市,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因此出台的政策也大多涉及夜市监管治理以及对交通体系、消费设施的提升优化;在2012年-2018年初步发展阶段,由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了要扩大内需,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因此许多地市开始将目光放在了夜间经济发展上,加上整治环境要求关停夜市,出台的政策开始聚焦综合体夜间经营,通过推行厕所革命、完善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来为综合体提供基础性保障,提高消费者的夜间消费体验;在2019年至今快速推进阶段,随着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等指向性文件,提出要发展假日经济和夜间经济、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以来,地方政府抓住这一时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规划来鼓励夜间经济的迅猛发展。这一阶段为提高消费体验,重视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通过引入餐饮、娱乐、教育、健身、演艺等业态,不断升级夜间消费新场景,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也在这个时期得以正式提出,通过植入新场景、新业态、新产业来激活夜间消费市场,利用文旅消费带动城市更新与城市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内容类别演进来看,目前国家及地方省市关于夜间经济的相关政策内容主要涉及到了培育消费环境、优化业态结构、完善公共设施、加强市场扶持、改进规划管理、创新智慧服务六大方面,主体级别跟涉及项目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完善,始终紧跟国家当时阶段提出的新形势与新要求,推出适合的政策来推动地方文化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夜间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理论研究现状

在知网等学术平台搜索“夜间经济”“夜间文旅”等关键字找寻到的论文主题数量较多,但以“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作为检索途径,最终得到有效文章样本仅为8篇,可见当前国内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的研究甚少,从文章内容来看,多集中于案例研究。从相关文献中可以提取以下几个关键词进行综述:

1.夜间经济

夜间经济作为一种综合多种商业形式,以旅游等中高端服务业为核心产业,业务形式包括夜间观光、购物、休闲餐饮等旅游体验的复杂经济。陈婉(2022)提出发展夜间文化旅游消费,形成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夜间旅游品牌。金观平(2022)提出夜间经济需要不断丰富消费场景,创新发展夜间经济,进一步提高夜间文旅消费的便利和体验。

2.夜间旅游

关于夜间旅游的文献内容主要涉及到了产品、经济、问题、趋势等方面的研究。在产品研究方面,邓勇勇(2010)提出夜游产品在某种程度上多元化了当地的旅游产品体系,而且以古镇为例指出无论是在社交方面、表演上还是体验感上,都是夜游活动的主要内容;徐东亚(2010)提到像巴黎这样的国际城市,都有开展夜游灯光活动,并且获得了众多赞美和认可,其次在夜游产品活动方面,好莱坞等地也是别具一格独一无二的;顾至欣等(2016)提出先探究游客的习惯,然后研究每个旅游群体在看法和需求上的差异,从而有效设计夜游产品,还能加强时间的灵活性,满足游客心中所想的,同时为游客游览消费提供便利。从地方特色入手,有针对性的提出夜游产品如何进行设计生产。在经济社会方面,陈兴旺(2015)认为夜间旅游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两点上:一点是将城市的空间范围扩大了,另一点是提升当地的经济水平并缓解了当地的就业问题,增加城市设施的利用率并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方面的质量。在发展问题及对策措施方面,于萍(2011)认为夜间经济已成为中国发达城市重要的消费形式和经济增长点,夜间旅游是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城市发展、夜间经济及夜间旅游提出对策,要以规划为本,聚焦文化;于志勇(2019)认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城市经济结构转型、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基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视角,提议政府可通过发挥主导、服务与管控功能来促进城市文化与旅游业产业融合的发展。

3.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一词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文件中首次出现,是指以展示地域文化特色为核心,依托夜间景观环境,进行一体化夜间场景设计打造,构建业态多样、配套完善、有序管理等产业集群空间,是实现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王吉祥(2018)指出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的发展方式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传播弘扬传统文化,实现优秀文化价值转换。林峰(2021)指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开发将成为各地丰富旅游消费供给、整合旅游资源、释放旅游经济活力的热点。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对夜间经济的政策与理论研究涉及范围较广,政策演进始终与国家文化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所一致,文献理论研究也多以案例+理论的方式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对象较为详实全面。但是夜间经济下所涉及的载体、产品,如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的研究则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国家政策与学术专家提出的相关具体类别来看,国家对夜间经济的发展已经逐步从大的宏观层面开始渗透到相关微观层面,通过对理论研究的梳理也将会为以后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夜间经济”作为由市场行为主导的自发行为,既是社会压力释放的阀门、社会的稳定器,又吻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还符合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更是城市消费经济强有力的延伸和补充。推动发展夜间经济,既可以让传统旅游资源散发出新的活力,也可以创造出新的文化消费热点,在拉动消费增长的同时带动城市文化振兴。夜间经济是中国城市发展繁荣的一面镜子,也是彰显城市特色与活力的重要载体。随着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居民消费由注重物质消费走向精神消费,夜间经济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作为夜间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与抓手,对集合多元业态,释放经济新动能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储德平,廖嘉玮,徐颖.中国夜间经济政策的演进机制研究[J].消费经济,2021,37(03):20-27.

[2]陈婉. 武汉旅游夜间经济发展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22(03):139-140.

[3]金观平. 推动夜间经济健康有序发展[N]. 经济日报, 2022-02-13(001).

[4]徐亚东.游客感知下的城市滨水区域夜间游览体验质量研究—以杭州段运河为例[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0.

[5]于萍.夜间旅游与夜经济:城市发展的新动力[J].改革与战略,26(10):32-33,128.

[61]陈家欢. 温州市鹿城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1.

[7]徐泳. 基于IPA分析的庐山牯岭街夜间文旅消费升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22.

[8]王吉祥. 景区式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发展研究[D]. 贵州大学, 2017.

[9]林峰. 如何打造夜间文旅地产消费聚集区[J]. 中国房地产, 2021(32):43-49.


发布人:丁庆建

审核人:昝胜锋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7922号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南院  电话:0531-88396626 88037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