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虚拟现实对夜间文旅游消费集聚区业态交互叙事的重构
日期: 2023-03-03 信息来源: 实验室宣传部 点击数:

【导读】“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为深刻把握文体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在2023年这个关键时期,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创新推出“十四五”文体产业发展系列专题研究,致力于创新规划理念、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助力“十四五”文体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研究专题由文化产业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昝胜锋领衔起草,联合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泺尚有道文化产业规划团队、《创意中国调研报告》编委会、山东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共同完成。文化产业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以前瞻性服务中国文体产业,助力体育强国、文化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将陆续发表相关最新研究报告。

相关研究报告及互动信息请登录网站www.cslab.sdu.edu.cn,或发送邮件至sduwhcy@163.com。联系电话:0531— 88037818。

摘要:2020 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就提出了支持利用数字技术打造夜间文化和旅游产品。虚拟现实技术作为元宇宙技术的主力技术,为元宇宙提供了沉浸式虚拟现实的体验阶梯。本文在整理虚拟现实特点与分类基础上,从交互叙事的角度来设计重构当下及未来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业态、空间等载体内容的升级打造。

一、虚拟现实的特点与分类

虚拟现实是通过利用电脑模拟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样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MichaelHeim以三个以“i”开头的单词来定义虚拟现实:“沉浸”(immersion)这是一种复杂和独特的现象,人们在心理上感觉被转移到另外的空间之中,沉浸的程度和满足度取决于技术发展的程度;“互动” (Interactivity)这就要求计算机要像人的器官一样生成和处理信息。计算机强大的系统完成和人的器官之间的双向的信息交换;“信息强度” (Informationintensity)虚拟真实有着这样的一种特质就是它本身蕴含智性,如遥感临境,在一种特殊的临境效应之下,进行远程的控制和体验。

虚拟现实包括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三大主流互动技术。虚拟现实技术(VR)重点在于用户与虚拟环境的互动,通过使用传感器、位置定位系统、动作捕捉系统等设备,来追随使用者的行动轨迹,从而布置相关场景来增加使用者的沉浸感与互动感。增强现实技术(AR),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场景或信息等叠加到真实场景中,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中并实现互动。体验者既能看到真实世界,又能看到虚拟事物,并能将两者区分开来,其应用场景更加生活化。虚拟现实技术与增强现实技术的不同,可以理解为虚拟现实是将真实的自己放到虚拟世界中,我们所有一切感知全都是假的;而增强现实则是将虚拟影像放到真实世界中,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环境,既有真也有假。全息投影技术是一种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技术。人无需使用外显设备,就可以直接看到3D立体的虚拟物体。全息投影必须要通过一定的介质(投影仪、投影幕等),将素材影像投射到上面,从而显现出三维图。全息投影技术,能实现三维立体、炫酷奇幻的3D展示效果,多广泛应用于舞台演出、展厅展馆、主题乐园、会场活动、旅游景点等区域之中,随时随地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从种类来看,虚拟现实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桌面式虚拟现实

桌面式虚拟现实是应用最为方便灵活的一种虚拟现实类型。其特点是实现成本低,应用方便灵活,对硬件设备要求极低,为了增强效果,可以在桌面虚拟现实系统中借助立体投影设备,增大显示屏幕,达到增加沉浸感及多人观看的目的。

2、沉浸式虚拟现实

沉浸式虚拟现实能够提供一个完全沉浸的体验,使用户有一种置身于真实世界之中的感觉,通过采用洞穴式立体显示装置(CAVE系统)或头盔式显示器(HMD)等设备,使用户产生一种身临其境、完全投入和沉浸其中的感觉。

3、增强式虚拟现实

增强式虚拟现实不仅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现实世界、仿真现实世界,而且是要利用它来增强参与者对真实环境的感受,也就是增强在现实中无法或不方便获得的感受。目前增强现实的应用潜力是相当巨大的,也是各类消费集聚区、商业街区建设过程中选择较多的一类技术类型。

4、分布式虚拟现实

分布式虚拟现实是指多个用户可通过网络对同一虚拟现实世界进行观察和操作,以达到协同工作的目的。目前这种虚拟现实类型在远程教育、工程技术、建筑、电子商务、交互式娱乐、远程医疗、大规模军事训练等领域都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从虚拟现实技术到交互叙事

交互叙事是21世纪初至今,随着科学、通信、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类数字技术的盛行从而产生了增强现实媒介、虚拟现实媒介等媒介推动叙事走进新的领域。数字技术最大的特征就是“交互性”,新媒介的产生必然会促使新型叙事策略的诞生,结合了数字技术特征的“交互叙事”也就应运而生了。交互性叙事的概念是由游戏设计大师Chris Crawford首次提出。他认为不同于“具有交互性”的情景,交互性叙事是一个新领域、新概念,是存在于不同主体之间的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交替发言、倾听、思考以形成某种形式的对话。

交互叙事能够让人们对故事的演绎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将故事从线性叙事拓展为非线性叙事,由时间叙事演变为空间叙事。玛丽•劳尔•瑞安认为这种虚拟现实技术诱发的交互叙事两个基本特征为互动性与沉浸感,其中最为核心的是故事的交互性。瑞安叙事理论中地对交互叙事提出了三层次理论:外层,交互性更注重故事的呈现;在中层,交互性主要考虑用户在整个故事中的参与性;在内层,关注的是用户和系统间实时的、动态的交互性。虚拟现实能够为这类叙事方式提供技术支持,通过VR、AR等手段为场景赋予故事表现和内容表达。

交互叙事作为数字赋能下的新方式,交互性为创作者和用户搭建了全新的需求关系,由单一的输出关系转化为双向的交流关系。交互叙事一方面创作了“非中心化”的新故事形态,这种新的故事形态强调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交互叙事中故事构建的创造者和参与者,叙事的结果不再是封闭式而是开放式的内容结构,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能够模仿人类世界的复杂和多样,每个用户都能得到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另一方面,交互叙事作为一种跨学科、跨媒介的叙事方式,包括了不同的媒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发现总结每种媒介讲故事的特征,帮助用户加深对媒介的深层认识,而且能够通过全息投影、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获得更为全感官的沉浸体验。

交互叙事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将故事情节、场景氛围、内容音效等进行杂糅,通过视觉和情感体验来让用户主动参与其中,实现沉浸式的体验互动,在叙事过程中用户通过交互来进行创造性体验,拉近了故事表达者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通过多层次、多场景的叠加来推动用户情绪感知。用户通过情绪的反应为叙事进行铺垫,制造出故事和不同话题,使用户在体验过程中,刺激自己的情绪,推动故事的进程,达到引起用户共鸣的作用。多层次的情绪体验主要有情感的期待、视觉和人们思维注意力的集中、全身心地融入其中并达到深度沉浸的体验。

夜间旅游跟夜间娱乐作为激活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活力的主力业态,在设计过程中,就需要将虚拟现实与交互叙事相结合,在内容上,关注整体设计的叙事结构;在环境上,注重体现自然环境的本身;在交互上,提高代入感和趣味性,使游客产生感官上的冲击和情感上的共鸣,关注游客多层次的体验需求。

三、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业态的沉浸式体验设计

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内业态的沉浸式体验离不开主题、环境与线索这三方面的影响要素,通过打造多感官、情感化、逻辑力、科技感、全体验的沉浸式体验环境来达到环境与用户更好地交互体验,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消费环境:

1.主题的设计

主题的设计往往离不开时代、国家、地点的特色,与地方风土人情的文化密切相关,创作出的主题才能被用户接受,生命力才会长久。在虚拟现实技术的赋能下,一些夜间文旅项目通过采用经典IP或者社会焦点作为故事主题,在科技手段的作用下让令人熟知的形象或文化经典故事迸发新的活力,产生娱乐性与参与性。如开心麻花与运河游船联合推出的宋韵实景沉浸式游船互动演出《横财十万贯》,将传统的演艺项目扩大成了沉浸式游运河的互动体验。

2.环境的营造

交互叙事环境的营造需要为整个故事发展提供一个空间,它并非单纯指真实存在的环境,而是利用虚拟现实、交互设计、光影设计等打造一个虚实结合的空间,用户可以在空间内进行各种角色的扮演和体验。比如Moment Factory团队推出的第一个夜游项目Forest Lumina,设计了 11 个不同的虚拟空间,从愿望花园到玛格丽特的秘密,游客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自由体验。这些虚实结合的环境,需要用户去参与驱动,同时,在这个空间环境中也设定了各种用于体验者参与的冒险和游戏,只有体验者去发现去感受,才能感受到虚拟环境带来的沉浸式体验。

3.线索的构建

线索是指设计者在故事的叙述中贯穿整个事件的脉络,使故事具有连贯性。在交互式叙事中,线索往往包括两个脉络,一是故事发展的线索,设计者从任务或目标出发,设计可供选择的部分情节和结局;二是体验者在体验过程中根据自身感受建立的体验线索,由于体验者的参与,故事便会产生无限的可能性与不同的结局。在当下夜间文旅业态项目打造中,经常会把故事的主题线索设定为整个故事的情节线索,主题线索的设置一般和夜间文旅业态项目的叙事主体相关联,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将部分内容进行隐藏,设定为故事的“任务线”。之后通过体验者的参与来推动任务的完成,故事的线索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分线索,在两种线索的相互映射下,体验者完成整个故事的个性化体验。

通过交互叙事对夜间文旅业态项目在主题、环境、线索方面的重构,能够进一步加快传统夜间文旅业态的数字化转型,但纵观国内外优秀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案例,打造一个优秀的沉浸交互的夜游项目,还需要做到以下三个层次触点,即预触点需要通过设计具有故事性和情节性的叙事内容,将美学、技术、经济、人性融入其中,在设计之初就要抓住业态要面对的人群和地方文化特色、消费水平等,布局基础的业态内容和空间环境。首触点则是构建多感官和生理沉浸的叙事环境,在综合考虑集聚区实地的自然条件、故事内容的架构和主题、主要配色、多媒体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基础上在环境氛围、灯光声音、投影装置、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进行营造构建。核心触点则是强化情感交互来促进心理的沉浸体验,在虚拟现实的交互叙事环境中,通过语音交互、动作交互、体感交互等实时交互方式来满足用户的内在情感需要,从对故事的初步理解上升到精神层面的理解,做到心理上的沉浸体验。

科技的发展带动了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特别是元宇宙概念的出现与兴起,交互设计、虚拟现实、全息光影等技术更是得到了飞速发展,为夜间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其中,交互叙事作为数字技术赋能下新的叙事方式,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业态创新与空间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交互叙事的重构来将集聚区真正凝聚成为一个文化主题,通过娱乐、演艺、餐饮等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的消费环境,推动我国沉浸式夜间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如有相关项目咨询合作意向,可联系:sduwhcy@163.com。


发布人:丁庆建

审核人:昝胜锋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7922号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南院  电话:0531-88396626 88037818